中央美院書法教授王鏞在一次訪談中指出,嚴格來說,林散之一生所寫的所謂的草書,實際上並不是草書,而是行書,人們給他定義為當代草聖,這是不對的。
和家人安排的相親對象見麵,他對相親對象還是很滿意的,沒想到對方嫌棄他家境不富裕,兩人的相親隻好以失敗告終。他也不氣餒,繼續和家人給他安排的相親對象相親,無一例外都不成功,對方不是嫌棄他的工作,就是嫌棄他沒錢,逐漸地他也不願意相親了。
有一次他出門逛街時,在路上看到一名長相好看的女子,他很想上前與她認識,卻不知道還用什麽方式。他就站在邊上觀察了許久,發現女子一直都是單身一人,他大膽猜測女子是沒有男朋友的,這麽想著,他突然就有了很大的動力。隻見他鼓起勇氣走到女子的身邊,主動找話題想要與女子認識,對於他的搭訕,女子也並不反感,兩人簡單自我介紹了一番後,就聊了起來。
知道他還會看手相時,女子瞬間就來了興趣,為了能夠和女子有更多的話題,他就說要給女子看一看手相。而後他拿起女子的手看了看,說了一些專業名詞,女子表示並沒有聽懂,於是他和女子解釋說你命裏缺我這樣的好男人。
聽到這話,女子被逗笑了,同時也明白他隻是開玩笑,並不是真的會看相,很快女子就找了一個借口離開了。
作者觀點文中講述的這名男子,他裝作一副會看手相的樣子上前去搭訕女子,這其實就是做出欺騙女子的行為來,是不值得讚許的。古人常說“見字如晤”,意思就是當看到你的字就像看到你的人一樣親切,後來字也就成為了人的第二張臉。
發展到了現代社會,“字如其人,見字如見人”又成為了當今的說法。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,我們減少了在紙張上的書寫習慣,慢慢地也就對自己的字體忘得差不多了。
中國漢字博大精深,每一個筆畫都有其內涵,這是中國文化的曆史演變,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魄所在,漢字是中華民族先祖發明創造並改進出來的,所以當代的我們有必要了解漢字的內涵。雖然今天是科技時代,互聯網已經占據了我們所有的社交聯絡和親人問候,但科技的發展不應該讓我們忘本,更不能忘記幾千年華夏文化的沉澱。
(作者:周蕙)